? ? 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中文名,快速換產,也可以叫快速換模、快速切換,50年代初期起源于日本,后在豐田企業發展起來,最初使用在汽車制造廠,它幫助豐田企業產品切換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3分鐘。在快速換產這個改善工具中,隱含著兩個重要的概念,即內部作業和外部作業,必須在設備停機時進行的操作即內部作業,可以在設備運行時進行的作業即外部作業,通俗的講就是外部作業準備得越充分,內部作業即設備停機的時間就越短。
? ? SMED是一個精益工具,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現場浪費的一種方法和理念。工作中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跨部門的協作就將這個工具發揮到了極致。給外貿備貨的32-A1產品近期頻繁出現不溶性微粒超標而不合格,如果返洗,不僅增加了水電氣等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員工勞動強度,延長了客戶交期,更重要的是每罐42個呼吸袋(15元/個)就浪費了。針對這個情況,生產、技術、品管三個部門負責人坐在一起,商討解決方案,如何解決不溶性微粒超標、微粒樣品的取送及定置時間、試驗結果提供時間等都做了非常細致的溝通,最終實現的目標就是一舉解決不溶性微粒超標及因超標派生的所有問題,這就是SMED的最佳運用。
? ? 細細想來,生產中SMED的運用無處不在,每一個外部作業的有計劃、有效實施,都會減少設備的停機時間,如更換密煉機壓坨、更換壓出工序的裁片機、解決產品清洗過程中出現的不合格原因查找等;在公司初次進行32-EN環氧乙烷滅菌工作時,每一次滅菌前的培訓、預熱、加藥、壓縮空氣、排風控制,滅菌中的溫濕度監控及風機運行和滅菌后的排殘情況,此次滅菌的經驗及教訓總結分析等,每一個細節點的落實,每一個標準化操作規程的下發及實施等都蘊含了多數精益工具的運用。
? ? 一個安排、一個備用模具或者設備配件、一次周密的計劃、無數個細節的溝通確認等等,這些都屬于SMED中的外部作業,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設備的停機時間,都可以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現場浪費,縮短客戶交期,精益無處不在,SMED工具的運用無處不在。